2月21日上午,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第一小学举行新学期开学第一课—面向阿里军分区波林边防连赠送的国旗宣誓。
对于年轻的赵嘉文和中国北欧两项队来说,北京冬奥会只是一个开始,他们已经将更远大的目标放在了将来。
燃情冰雪,青春飞扬,冰雪运动正成为不少军营在寒冬时节里的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。
宁忠岩虽然未能如愿获得奖牌,但把自己的奥运比赛名次又提高了2位。比一场,进一步,这对初次参加冬奥会的宁忠岩来说,是一个难得的收获。
“快一分钟,就可能挽救一名伤员的生命。”这些年,王辉山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提高战场救治能力。
中国冰球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希望我们的比赛能带给中国冰球前进的力量,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冰球。
倾听官兵心声,回应群众关切。西西玛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,把官兵意见建议吸纳进自己的提案建议中,促进问题解决。
在“监督员之家”,该团基层风气监督员不仅可以通过参加经常性培训提升能力,还能在执行比较专业的监督任务前得到针对性培训,掌握相关专业监督技能。
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相信经过大赛磨砺的中国短道速滑队,在下届冬奥会上,还是“你永远可以相信”的那支队伍。
清晨,四年级学生牟新瑞早早起床,穿上干净的校服,佩戴好红领巾。今天,他和同学们要与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官兵一起参加升旗仪式。
在本届冬奥会上,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“双丰收”,中国冰雪健儿们在多个项目中创造了参赛史上的“第一”或“最佳”,同时,他们那些关于拼搏、坚持和热爱的故事,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,让我们从中汲取到成长的营养和前行的力量。
“真心、用心才能赢得官兵信任,反映好他们的呼声和建议,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。”王晓霞说。
从基层到机关,再从机关到基层,钱树民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,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,身后留下一道道闪亮的足迹。
“如果你在岛上站过一次夜哨,听过海岛的涛声,看过对岸的万家灯火,我想你大概可以理解,为什么我们的拼命守护是一种本能。”
坚持为民服务40年,在全体八连官兵的心中,人民群众有特殊的位置,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他们,最坚强的靠山也是他们。
刘伟修紧盯科技之变、战争之变、对手之变,推进人装结合、战训耦合,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潜能。
初春,祖国北疆迎来虎年首场大雪。全国人大代表、第78集团军某旅一营一连连长降巴克珠,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官兵开展严寒条件下专项训练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》去年8月1日正式施行后,全国政协委员、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郝万禄满怀热忱地当起了义务宣讲员。
从普通飞行员到机长,从飞行大队长到副团长,冯玮时刻保持“加力起飞”状态。
又到一年开学季。各校富有浓郁军味、独特战味的“开学第一课”,开启了学员们全新的学习之旅。
近日,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组织了一场兵棋推演大赛。经过两天激烈角逐,学员张蒙从诸多选手中脱颖而出,获得一等奖。
新毕业学员适应一线部队“磨合期”可长可短,如何缩短“磨合期”,让他们尽快取得岗位“通行证”? 国防科技大学就研究生教育如何精准对接战场、服务部队展开了大讨论。
在许多人眼中,我的导师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程湘爱是光环笼罩的“女神”。对我而言,她是时刻给我教导建议、支持鼓励的“程妈妈”。
在冰雪中,学员们总会有不同的“奇缘”:雪后飞行,遇见“目之所及皆为白色”的“隐藏关卡”;高空夜航,遇见“窗外繁星皓月,翼下万家灯火”的考验……
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年前深入一线名专家,与官兵一起摸爬滚打1个多月。他们与官兵一起围绕某型装备训法、战法创新进行技术优化升级。
“咔嚓!”光影定格间,仿佛时光穿越:初研时的兴奋,浅研时的枯燥,深研时的沉浸,都像涓涓流水,汇聚成一曲面向战场的青春之歌。
1950年11月27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、第27军与美陆战第1师、美步兵第7和第3师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。
1935年冬,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地区加紧扩大侵略,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,而政府继续推行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。
为表彰第12师第36团浴血奋战、坚守白台山,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授予该团“白台山英雄团”光荣称号。
初冬时节,湘江之畔,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地教学活动火热展开。
看到我们军队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日新月异,我真的很开心。祖国强大了,我们才有尊严!
在那个艰苦年代,设计室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,为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奠定了坚实基础,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。
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,父亲不必过于悲伤……我自问没有什么对不起家庭的地方,但是使你现在十分悲伤。我并不悲伤,若干年后,你一定会理解的。